把脈我國原料藥產業:市場回暖 隱憂仍存
時間:
2019-01-10
瀏覽量: 245
11月15日~17日,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迎來了歲末的中國原料藥收官盛會--第57屆中國國際醫藥原料藥/中間體/包裝/設備秋季交易會(APICHINA)。此次交易會擁有兩大亮點,一是國藥勵展與世界制藥工業展(IN鄄TERPHEX)合作,在展會上設立了世界制藥工業展專區(INTERPHEXCHINA),使APICHINA的品牌形象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二是論壇以中國和印度兩個原料藥大國正在上演的競合關系為主題,國內外專家一起展望未來中國原料藥產業與國際貿易的走勢。
毋庸置疑,隨著世界化學原料藥生產中心向亞洲轉移,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原料藥生產中心之一,APICHINA不僅成了世界了解中國原料藥的窗口,也被視為市場變化的晴雨表。而對原料藥行業來說,隨著產能規模不斷擴大,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市場的變化也愈發復雜。此次APICHINA上,這一特征體現得非常明顯。
形勢向好
在APICHINA的高峰論壇上,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表明,今年醫藥行業雖然整體形勢下滑,但是上半年二十四大類化學原料藥出口形勢仍然保持了良好勢頭,產量完成24萬噸,供應出口量完成11.5萬噸,同比增長13%,比去年同期增幅上漲了5.6個百分點。其中大宗原料藥抗感染藥物產量同比增長8.98%,供應出口量同比增長16.42%;解熱鎮痛藥物產量同比增長3.84%,出口量同比增長29.04%。
抗感染類藥物產量和出口量都保持高速增長,上半年大環內酯類和頭孢菌素類增長明顯,青霉素增長幅度也比較大,四環素類、喹諾酮類和抗病毒類產品產量都有所回升。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多數頭孢類產品的原料藥隨著國內生產技術的引進和提高,已經從進口型轉為出口型,出口增長主要靠出口國家與地區的擴大。以頭孢曲松為例,出口國從去年的31個增加到今年的42個,新增國家以亞洲地區為主;頭孢噻肟的出口比去年增加了16個國家及地區,同比增長幅度為69%。與此對應,在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上半年所跟蹤的15個重點進口的頭孢類品種中,上半年僅進口10個,并且其中有5個品種進口數量同比下降。
另外,海關的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原料藥出口總額為54.89億美元,其中化學原料藥、生化藥原料、植物提取物占總出口額的52%~54%。有機酸類、氨基酸類、維生素類、抗生素類和解熱鎮痛類是出口規模最大的五類化學原料藥,占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抗生素原料藥出口金額比重最大,占到21%。
健康網首席研究員吳惠芳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抗生素類的頭孢克洛、乙胺丁醇、頭孢唑肟、頭孢匹胺、萬古霉素,維生素類的高純度維生素、維生素K1、K2、維生素B2,免疫抑制劑類中的環孢菌素、他克莫司,類胡蘿卜素類的番茄紅素、蝦青素、葉黃素,植物提取物類的大豆異黃酮、原花青素,以及阿卡波糖、辛伐它汀、輔酶Q10、硫辛酸等品種,在市場上表現出色,成為引人注目的原料藥品種。與此同時,今年大宗原料藥在出口數量與價格上獨領風騷,青霉素工業鹽9月份的價格已經同比上漲8%,比去年12月低谷時上漲了32%,出口量增長1000噸左右。咖啡因、替丁類和甲硝唑等產品由于國際市場應用廣泛,中間體價格上漲,帶動出口量和價格都走勢良好。
吳惠芳說,由于大宗品種出現放量價揚的現象,今年不少原料藥企業感到壓力有所松動。
漲價背后
眾所周知,大宗品種雖然是中國原料藥的優勢所在,但近年來卻一直走不出低水平重復建設、價格血拼的怪圈。那么,今年以來大宗原料藥的市場回暖能否持續?
吳惠芳認為,大宗原料藥出口量和價格增長有如下幾個原因:一是部分大宗原料藥價格長時間處于低谷后有所回升;二是中間體、化工原材料漲價引起基本原料價格上漲,比如,替丁類、甲硝唑產品漲價是由于原油價格上漲帶動化工原材料制成的中間體漲價造成的;三是歐美、日本等國際市場營養保健品、飼料添加劑產業繁榮,為中國的植物提取物、維生素提供了增長空間;四是中國一些企業和產品成功在國際規范市場獲得注冊和認可,目前我國原料藥已經獲得美國DMF文件324件,僅今年上半年就獲得52件,在歐盟注冊有效文件88個;五是合同加工、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定點項目規模擴大;六是出口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低價競爭力。
據了解,目前青霉素市場價格已經漲到8.5美元/公斤,而青霉素的原料玉米每噸的價格已經從原來的不到1000元上漲到1300元左右,同時水、電的價格也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漲,生產成本的加大必然帶動產品漲價。此外,由于中國原料藥的規模效應,印度5家青霉素生產企業已經停產。雖然今年1月,印度曾以保護行業為初衷對中國青霉素提起反傾銷立案,但是由于中印貿易的深度依存關系,最終以印度企業撤訴而告終。與此同時,荷蘭DSM也關閉了其在墨西哥的工廠。“這些工廠的關閉,為我國企業騰出了市場,今年我國青霉素出口量大約增長了1000~1500噸,應該說是受益于此。”國內青霉素產能最大的河南華星藥廠副廠長張全義說。
與此同時,中國原料藥企業在歷經了價格血拼和國際市場的打壓后開始變得成熟,弱者被淘汰出局,也有一些企業主動理性退出,行業自律意識逐漸增強。魯抗醫藥總經理張正海說,最近兩三年,每到銷售淡季來臨,國內原料藥巨頭都會選擇停產,以消化庫存,使價格維持在相應的水平。張全義也認為,受動力能源和基礎原料漲價以及環保壓力的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一路飆升,如果企業間還是血拼價格,那么大家都將無法生存。
謹慎樂觀
本屆展會開幕之日,江西匯仁集團董事長陳年代就出現在華北制藥的展臺前。作為制劑生產企業的董事長,陳年代談起今年原料藥的價格時一臉無奈:“頭孢曲松鈉7月份的價格還是每噸720元,現在已經漲到每噸880元。這就在市場上形成一種不正常現象--價格低時大家競相拋售,價格高時又會捂貨,造成市場供應短缺。”陳年代認為,原料藥市場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制劑市場,而制劑產業的發展也會反過來影響到原料藥企業,所以原料藥市場的規范無論對原料藥行業還是對制劑行業,都非常重要。
事實上,雖然目前原料藥形勢向好,但是“美景”能持續多久?這也是眾多企業都在擔心的問題。
魯抗醫藥總經理張正海對記者說,按照他的預測,明年5月這波漲價行情將歸于平淡,隨后迎來的將是又一輪價格戰。張的預測根據與業內的幾個消息有關:目前停產的華藥、四川制藥和哈爾濱制藥將在明年復產,投入新一輪的蛋糕分割;石家莊制藥明年3月以后將增加8個發酵罐;華星五期工程正在籌建上馬。“國內市場一直缺乏理性,政府在行業引導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手段,鼓勵什么、限制什么全部交給市場,這就使原料藥領域資金和資源處于無序流動狀態。”張正海認為,原料藥行業是一個投資大、好進不好出的領域,近年來不少原料藥企業為降低成本向西部轉移,擴大產能,更加劇了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剛剛走馬上任的新華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任福龍則認為,今年國內原料藥產業形勢好轉,既有國際市場需求放大的原因,也是企業內部挖潛和調整產品結構努力的結果。“新華制藥的咖啡因是今年原料藥出口的亮點,在這個品種上我們花費了許多精力,由于產品各項指標達到了國際標準,所以我們的咖啡因拿到的幾乎都是國際大公司的出口訂單。”
對于原料藥產業的未來前景,任福龍有自己的擔心:“目前國家正在制定制藥行業排污新標準,新華制藥現在一年的環保成本是3000萬元,如果國家繼續提高環保標準,企業的壓力會更大。”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周燕則認為,國內醫藥市場目前處于一個多頭的供需關系中,因此利益驅動成為主要特征。隨著明年醫療體制改革與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供需關系將發生變化,只有到了這一天,中國原料藥才會出現真正的春天。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相關推薦
2025-04-29
2025-04-29
分享